报告题目:弱相互作用调控自由基反应动力学实现不对称催化
报告人: 鲍红丽研究员
时 间:2022年3月24日下午14:00-14:45
地 点:腾讯会议(938-559-592)
组织单位:有机合成与功能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报告内容简介:
自由基是一类重要的反应中间体,但是因为自由基远超于其它中间体的高反应活性,又因为自由基会发生快速的立体翻转,导致自由基快速、无差别地发生反应,因此自由基上立体化学控制是一个科学难题。我们以解决自由基上立体化学控制这一科学难题为目标,受金属酶核心结构的启发,设计合成、组装手性空间,该手性空间利用p相互作用和次级轨道等弱相互作用吸引自由基,通过交互作用吸引力和范德华斥力调整自由基和催化剂之间相互位置,即手性空间和底物的诱导匹配,实现自由基动态动力学拆分或者前手性面的识别,进而实现更加普适的自由基中心立体化学控制,部分解除了对自由基上抓手基团的依赖,实现了若干重要且难点的自由基不对称转化。
报告人简介:
鲍红丽,2002、2008年分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09年-2013年在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12月加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和不对称催化,在Nature Catal.,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
报告题目: 丝氨酸/苏氨酸链接法(STL)的开发和应用
报告人: 张银凤 副研究员
时 间:2022年3月24日下午14:45-15:30
地 点:腾讯会议 (553-168-987)
组织单位:有机合成与功能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报告内容简介:
在热点蛋白的特定位置引入具有生物正交反应活性的官能团是蛋白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报告人利用丝氨酸(Ser)和苏氨酸(Thr)作为连接位点,通过亚胺生成、环-链异构化和1,5-酰基迁移反应开发了丝氨酸/苏氨酸连接法,实现了高选择性的蛋白化学合成。与此同时,报告人将该方法运用于蛋白探针的开发以此实现了化学生物学研究,体现了化学工具在生物调控过程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报告人简介:
张银凤,本硕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工院;2014年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化学系,获化学生物学博士学位。2015-2019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曾获JSPS博后基金资助。近年来在PNAS和JACS上发表论文,并被F1000Prime重点推荐。2020年1月加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任副研究员,入选上海市青年海外高层次和浦江人才计划。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工具开发及在化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报告题目: 可见光促进的去芳构化反应研究
报告人: 张霄 研究员
时 间:2022年3月24日下午15:35-16:20
地 点:腾讯会议(553-168-987)
组织单位:有机合成与功能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报告内容简介:
基于芳香化合物的增值化转化一直是合成化学的研究热点。报告人围绕可见光促进的去芳构化反应开展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内容简要如下:(1) 发展了可见光促进的氧化偶联去芳构化反应,实现了芳香化合物如吲哚形式上的“极性反转”去芳构化反应,进一步拓展了反应的应用范围;(2) 除了富电子芳环外,发展了缺电子杂环和惰性芳烃分子的氢官能团化去芳构化反应。该策略具有更好的氧化还原经济性,反应无需当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3)利用能量转移的策略,探索了激发态过程的去芳构化反应,实现了吲哚衍生物与烯烃,炔烃,亚胺和芳环等不饱和化合物之间的环加成反应,高效高选择性构建了一系列螺环、并环、桥环等新颖的含氮多环骨架。
报告人简介:
张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游书力研究员。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在德国马尔堡大学Eric Meggers教授小组进行博士后研究。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2020年4月加入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近年来,在Nature Catal.,CCS Chem.,JACS,Angew 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2015-2017年,入选德国洪堡奖学金。2018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A类)。201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021年入选福建省杰青。
报告题目:硅正离子化合物-从争议的开端到实用的催化剂
报告人: 吴茜 特聘研究员
时 间:2022年3月24日下午16:20-17:05
地 点:腾讯会议(553-168-987)
组织单位:有机合成与功能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报告内容简介:
硅正离子化合物从理论研究、结构性质研究到现的在有机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经历了十分缓慢的过程。报告人发展了断裂硅-碳键构筑硅正离子化合物的新方法,实现了结构新颖的含氢硅正离子、硅基取代的硅正离子、双核硅正离子以及环状硅正离子等的合成与表征。与此同时,报告人利用硅正离子作为催化剂,实现了惰性硅-硅键的断裂,完成了非活化烯烃的双硅基化反应。
报告人简介:
吴茜,分别于2011年和2016年于四川大学beat365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随后在南开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7年至2021年,分别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洪堡学者)和日本名古屋大学(JSPS学者)进行博士后研究。2021年7月,加入南开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活性主族元素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应用研究。近年来,在Scienc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