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沿革 beat365是从著名化学家卢嘉锡先生1958年建校伊始创建的化学系和化工系融合发展而来。1961年化学系与同期建立的化工系合并为化学化工系。1984年化学化工系拆分成为化学系和化工系。2001年5月两系又合并组建为化学化工学院。2014年3月由化学化工学院再一次拆分成beat365和石油化工学院。
内部建制 beat365按二级学科设有无机化学系、有机化学系、物理化学系、分析化学系、化学生物与制药工程系和实验教学中心等六个教学单位。按照研究方向设有光催化研究所、生物药光动力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食品安全与生物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其它省级、校级和院级研究重点实验室或研究所等15个研究单位。学院还建有化学一流学科测试中心。所有教师按照本科教学人员、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导师身份分别在教学单位、科研单位和研究生学位点履职,并由学院进行三重管理和考核。
学科建设 2002年获批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起物理化学基础研究及应用一直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药学一级学科为福建省建设“高峰”学科。2017年、2022年化学学科连续入选首批和第二批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学科被评为A-,位列全国8-15位。2023年5月化学学科ESI排名达0.392‰,全球排名68位。
师资队伍 现有专职教师150人,其中教授90人,副教授50人。师资队伍中拥有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4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万人计划”人才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家级“四青”人才20人,省部级人才50余人。拥有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光催化团队),2个教育部科研创新团队(“光催化基础与应用”和“食品安全分析检测与传感技术”),1个国家地方高校“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教师队伍中有20名教授兼职国际学术主编、副主编或编委,10名教授曾担任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主席或副主席。3人入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1人当选国际先进材料协会新进会士,6人入列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人曾任国务院学位会委员,2人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评议组成员,1人担任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荣获“建国70周年”纪念章,有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本科教育 学院拥有化学和制药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每年面向全国分别招收本科生150余人。1994年化学学科获批为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2019年、2021年化学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先后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教育部化学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学院拥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类)、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化学专业)、省级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制药工程)、3个福建省研究生创新教育研究基地(物理化学专业、分析化学专业和工业催化专业)。《结构化学》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分析化学A》和《药物化学》为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高温合成硼碳氮光催化剂虚拟仿真实验》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研究生教育 学院1961年就开始招收物理化学研究生。1981年获首批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硕士授权点,1986年物理化学、2000年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先后获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3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涵盖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新能源材料、环境化学、材料化学、食品安全与药物化学等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的应用化学和生物化工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拥有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等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拥有制药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点。拥有制药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点。beat365建有化学和化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与食品安全、药学、能源与环境化工、工业催化等研究方向。学院每年平均招收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博士研究生80余人、博士后10余人。
科研平台 拥有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心、生物药光动力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三个国家级研究平台。拥有食品安全与生物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与能源光催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光催化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光动力治疗药物与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检测试剂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固体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先进无机氧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有机合成与功能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以及福建省健康与环境食品安全快检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科研平台。
科研水平 学院物化、分析、结构和药化等学科实力较强。催化和生物分析科研方向优势突出,具有国际影响力。2017年以来,学院获得各类科研项目500余项,经费超30000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50余项;在国内外SCI期刊发表论文2500余篇,其中发表在Science、Nature、Nature子刊、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PNAS及Adv. Mater.等顶级期刊论文有150余篇,高被引论文超过100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奖和福建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近20余项。
社会服务 学院也积极开展科技开发,为国家和福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2017年以来,获得各类横向项目100余项,经费超3000万元;获授权发明专利500余件。光催化外墙自洁技术应用于中共一大会址修缮,使得会址的外墙历久弥新。在抗疫科研攻关中,研发出国内首台光催化消杀冷链病毒装备,为北京冬奥会守住疫情防控的首道关卡;研制新冠检测试剂盒,产品远销欧美。
国际合作 学院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与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利物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日本大阪府立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与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开展“5+5”联合培养拔尖人才合作项目;近五年赴境外学习交流三个月以上的研究生达30余名。
目前,beat365正秉承“筚路蓝缕、守正创新”的院训,乘改革之浪潮,奋楫扬帆,笃行不怠,追求卓越,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水平研究型学院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在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双一流”建设的新征程中砥砺奋进,赓续辉煌。